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孩子的學習節奏也越來越快,在學校,會出現老師帶來的壓力、同學之間的比較;在家裏,考試成績不理想會出現家長的不理解和無端指責。所以,很多孩子會出現厭學情緒,有的甚至開始逃學,去玩,去打遊戲,甚至染上了網瘾,有的孩子甚至于要去陝西戒暴力學校進行網戒,這時候家長就會得不償失。
1、不合理的獎懲制度
獎勵與懲罰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往往會使孩子變得功利,因爲考得好與考的不好有區別的待遇,孩子就會變得焦慮。家長不能因爲孩子考好了,獎勵孩子一個iPAD,帶孩子去遊樂場;考不好,就懲罰孩子不許看電視、玩遊戲。這並不是愛孩子的表現,知識與物質獎勵不是對等的關系,不能讓孩子用外在物質去衡量精神食糧。
2、不公平的對比
在現代社會,家長的贊美的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與自家孩子比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以此激勵他們的成長。其實,這樣的比較和言語刺激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更加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讓孩子在學習中倍感壓力,很容易氣餒從而厭惡學習,結果使教育進入“惡性循環”。家長不應該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而應該那孩子的今天與他的昨天進行比較,贊揚他的進步,鼓勵他主動去學。珍惜孩子一點點的進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感覺自己是有無限希望的。那時,他才會努力去爭取大一點的進步和成績,真正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才能擁有真正的學習動力和自強精神。
其實學習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他們還應該有其他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曆。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讓孩子只活在家長的羽翼之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有他們自己應該負責的家庭責任。而這些生活經驗和常識恰恰便于孩子更生動地理解書本中高度概括的、較抽象的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可以從生活中去尋找課堂學習中的真相。
當您的孩子出現了厭學情緒,陝西厭學教育學校小編可以很明智的告訴家長們,先不要著急去批評孩子,一定要弄清楚問題到底處在了哪裏,這樣才能與孩子更好的溝通,好對症下藥。